新经济时代来了 助力仪器仪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

新经济时代来了 助力仪器仪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制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走向了世界市场。201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

    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制造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走向了世界市场。

    2017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已经达到115家,中国企业入榜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但制造类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比较少。总体看,我国制造业仍处在国际分工的中低端,大而不强。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制造业智造升级、加快迈向中高端的任务十分紧迫。

    当前我国制造业加快智造升级,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征途上,不断迸发出新动力,与此同时国家各项与制造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制造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新标准法》提出以标准化战略助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工信部多举措推进水、土、气等领域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等。

    仪器仪表行业作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制造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仪器仪表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17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1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781.8亿元,同比增长20.7%;2017年1-11月,仪器仪表行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230.04亿元(占机械行业6.94%),比上年同期增加134.57亿元(占机械行业7.39%),同比上升12.28%。

    尽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还是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缺乏、高精尖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仪器仪表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工艺落后、研发能力弱、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不够、精度不高等问题的凸显,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来临,我国制造业迎来智造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关键节点。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应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仪器仪表企业而言,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把中低端逐步转向中高端,落实和推进“中国制造2025”。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工业生产基本平稳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江源解读7月份工业生产数据

2019年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8%,其中,7月份增长4.8%。工业生产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生产基本平稳。1—7月份,工业生产增长5.8%,增速较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总体看基本平稳。

二是多数行业保持增长。1—7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化学纤维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等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

三是产品增长面扩大。1—7月份,统计的60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77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增长面为62.3%,比1—6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单晶硅、稀土化合物、高性能化学纤维、钢结构、石油钻井设备、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服务机器人、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钢质非机动船等主要产品增速达到23.0%—102.9%。

四是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3.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速较快,分别达到11.9%、11.0%、9.2%。

五是新产品继续快速增长。1—7月份,工业新产品增长较快。其中,3D打印设备、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2.1%、33.8%、32.0%、29.1%、22.0%、15.3%。

六是私营企业增长较快。1—7月份,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2.7个百分点。

当前工业生产基本平稳,但也要看到,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工业生产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

仪器仪表产业环保升级中获机遇

        9月12日,2018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在京召开,会员代表共400多位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理事长吴朋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新形势下,有关各方应抓住机遇,加大开拓力度,改善产业生态,创新合作方式,加快行业制造过程信息化步伐,夯实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基础,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峰会由5位嘉宾带来了精彩主题演讲。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环保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北斗应用技术、新形势下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管理等,多方位启迪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思维。

上半年行业收入达4400亿元

        2018年是全国性重点环保督查年,一场更密集、更彻底的环保风暴已经到来。在这场环保风暴中,一方面环保设备和检测仪器企业的订单不断,业务继续被拉动。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了最新行业数据,2018年1~6月仪器仪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4400亿元,同比增长9.8%,20个子行业中有9个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仅教学专用仪器制造和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行业同比下降。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8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35%,同比提高0.57个百分点。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4.4%,负债合计增长13%,所有者权益合计增长15.52%,资产负债率为43.9%,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4.44%,产成品存货增长12.49%。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减少2.1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同比增长1.87元,发生主营业务成本增长9.22%。

        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低于工业领域,利润增幅更是低于工业领域6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2018年1~5月仪器仪表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8%,进口金额同比增长11%,进出口逆差近130亿美元。根据商务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7月,全国设计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99.1%,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其中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达149.2%。

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稳增长

        自动化分行业是仪器仪表20个分行业中占比最大的行业,营收规模占比达36%。2018年上半年工业自动化分行业经营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增幅同比11.49%,但利润增幅同比仅为5.54%,对拉低行业利润增幅由较大影响。综合分析,工业自动化分行业传统服务领域通过去产能、调结构工作的深入,整体趋稳,部分服务领域新项目启动较多,市场呈上上行态势;但由于行业自身进入门槛降低,重点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推出力度不够,在需求转好的同时大部分产品价格却呈下行态势,有可能对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协会掌握情况,大部分自动化分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幅均好于分行业整体情况,企业对行业数据的感受和敏感程度差异较大。市场和技术等资源在向行业优势企业集中,行业之间,相同行业企业间的态势的明显分化,相同产品生产企业的冷暖两重天及强者更强的格局逐步显现

        支撑工业自动化健康发展需要行业在服务流程工业与离散工业方面具备齐头并进的能力。但目前工业自动化的主要市场还是在流程工业,智能制造的主要进展和有影响力的典型项目也还是在流程工业,虽然行业企业相继完成了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工厂解决方案、虚拟仿真、示范线MES、立体仓库、餐饮企业配套智能化等项目,但真正服务于离散工业的软、硬件产品贮备严重不足,品牌影响力弱,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短期内对行业的拉动和支撑作用有限。

供应用仪表运行状况一般

        上半年电工仪器仪表和供应用仪表运行状况一般,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7.3%、7.34%,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7%和2.41%,均低于行业水平。

        行业前景难以乐观。热力分户计量进展慢于预期,热量表的主要市场还是在热力站等工业计量领域。电能表主要是受制于国内市场国网、南网两个主要客户招标采购数量明显下降,元器件、原材料价格上涨,大部分企业都出现营收增幅收窄,利润同比下降的情况。即使是拓展海外市场进展较好的企业,也受到海外市场波动性较大,特别是相关国家货币汇率大幅波动的影响,造成营收和利润的下降。协会预测,传统水、气表市场下滑明显,智能水、气表(如物联网水表、气表,全电子式(超声、电磁等)水表)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以智慧公用事业整体解决方案为代表的平台技术、云技术、大数据的应用得到大面积认可及推广。

科学仪器需求量逐渐增加

        科学仪器涉及的分行业分类较多,总计包含十二个分行业,市场需求稳定增长。在环保新政实施的大力推进下,水、气、土、固(危)废检测需求全面提升,环境监测仪器产业需求快速增长,上半年环境监测仪器分行业营收同比、利润同比双双突破两位数,分别为20.09%,31.18%。各大招标中越来越多的国产企业入围,以中科院和检验检疫为代表的高端用户对国产仪器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有利于国产实验分析仪器在中高端领域取得点的突破。

        上半年实验分析仪器分行业营收同比增长9.3%,利润增长18.8%。光学仪器方面,行业依托在平面光学元件、生物显微镜、光学冷加工工艺等方面的长期积累,逐步在研究用显微镜、工业显微镜、生命科学仪器、智能手机光学模组、扫描仪镜头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取得突破并形成产业规模,上半年光学仪器分行业营收同比增长14.13%,利润增长19.24%。此外,传感器出现迅猛增长,未来市场可期。

下半年需未雨绸缪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宾表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近几年部分国产品牌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在提升。以国产替代为主要目标,部分行业和企业可能会有机会,特别是科学仪器中的分析仪器、试验设备、实验室仪器、电子测量仪器(高端数字万用表、示波器、源和电源、参数分析仪、过程校准及检测仪器等)高端用户对进口仪器的依赖和大量采用的现象短时间内还不会很快改变,甚至不少基层检测机构也有采购进口仪器的势头。

        同时不能对贸易战、提高进口关税对行业的帮助过于乐观。行业企业还需共同努力,在争取给予国产仪器公平合理的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上采取行动企业家特别关注、期盼的资金面宽松问题,由于稳杠杆是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下半年的资金面难以有大的改变。企业家们必须充分做好应对资金紧张和资金成本大幅上升情况的准备,严格控制合同质量和经营性现金流量,克制扩产、重资产投资冲动,充分做好“过冬”的准备。